当前位置: 惠能扶风 > 佛法戒色 > 致敬妙莲法师:二十载修行岁月,见证佛教传奇
致敬妙莲法师:二十载修行岁月,见证佛教传奇
发表日期:2024-05-05 11:28| 来源 :本站原创 | 点击数:685次
本文摘要:1968年3月,我从曼谷经香港回国,承妙智法师热情款待,邀我住在他主持的中国佛教青年会,在一次吃斋中,无意中得到了妙莲法师在青山盖的消息、 听说他三十八年来香港,遇到了不

妙莲老和尚《前世有分》第一集

恭贺妙莲老和尚闭关二十周年。

振华法师

一提起妙莲法师,我自然就想起了二十五、六年前与他在苏州的一件往事。当时我们在灵岩山寺为大众说法,我担任客堂,他当僧值,彼此寮房门对门,又因为都是初到新职,有许多事情必须彼此商量,所以我们几乎没有一天不相伴在念佛堂与客堂之间的走廊上; 有时傍晚下课后,事务之余,彼此踏着夕阳的余晖,偶尔也会到附近的吴王井、西施台、莲花池;偶尔也会到附近的吴王井、西施台、莲花池、佛日岩等。 , 在那些和谐欢乐的日子里,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战争、饥荒、生离死别等苦难的事情。我相信,如果不是民国三十八年时局剧变,举国上下人心惶惶,我们很有可能还在灵岩道观修行!

致敬妙莲法师:二十载修行岁月,见证佛教传奇

1968年3月,我从曼谷经香港回国,承妙智法师热情款待,邀我住在他主持的中国佛教青年会,在一次吃斋中,无意中得到了妙莲法师在青山盖的消息、 听说他三十八年来香港,遇到了不少逆境,吃了不少苦头,后来到大屿山一寺院闭关苦修,但环境太不理想,以至于到了灵岩道场的时候,佛寿还健在。由于环境太不理想,以至于经常病魔缠身,心神不宁不能安心做道人,幸而上天眷顾,后来有幸得到某师的大力护持和帮助,才在青城山继续盖关。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,我就在智凡法师、明远法师的陪同下,来到青城山佛慈精舍(现改为佛慈净寺),见到了阔别二十年的妙法大师,真是恍如隔世!至于见面时的感受,就像妙先生后来写给我的信中所说:"真法师,想不到我们天各一方!真没想到,一别二十年,我们会突然相见,我心中的欣慰可想而知!但同时我和奇妙老师自那次在香港告别后,不知不觉又是六七年!但每隔三五个月,必须相互沟通一次,谈谈近况,叙叙种种,我们再也不能因为 "天各一方 "而使音讯断绝了!虽然我们没有俗世中所谓的 "金兰之盟",也没有法脉中同修的情谊,但我们经常自然而然地汇聚在一起,为道互勉,为法忘私。弘一大师曾说过:"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求象于千里之外"!真的,"知人知面不知心"。在我们的交往中,只要志同道合,以诚相见,以善相勉,互相激励,求贤若渴,又何须 "抱象""拜象""结盟 "呢?

上个月,上师忽然来信说:"闭关二十年,未得念佛三昧,惭愧之至,决定于农历九月二十七日出关。这次出关是暂时的,待我完成心愿后,我将回到闭关室,等待弥勒慈父的接引。我将回到监狱,等待弥勒慈父的指引!如果此身今生不能证悟,何时才能证悟?我本不想举行什么仪式,但为了准备点费用赶印《大智度论》,为了完成多年的夙愿,不得不惊动信众一次,结下法缘!我回信诚恳地说 "你出家的法会我不能来参加,也没有贺礼,只是想写一篇小文章,寄到菩提树下发表,作为礼物送给你留念,你看这样好不好?"我说。等了几天,他回信说:"惭愧!我隐居二十年,念佛三昧都没给人看过,还有什么脸面炫耀?请您稍等片刻。如果我能预知我的死期,就可以为我写传记。不过,我必须能预知自己的死期,而且必须是天乐缭绕,香气满室,众生皈依。妙法大师说:"一个人念佛三昧没有二十年,有什么脸面值得炫耀呢?其实,一个淡泊名利的修行者,即使智慧如舍利弗、善巧如目犍连、清苦如达摩、博学如阿难,也没有什么可 "炫耀 "的。但是,如果是为了让众生乐善好施,效法上师,发大菩提心,那就另当别论了;妙莲法师是否得了 "念佛三昧",那就另当别论了,因为那是 "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 "的境界,不是一般人容易理解的。现在,仅从他一闭门就是二十年这一点来看,就已经算是难能可贵、极为难得了!试想,人的一生有几个二十年?更何况,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二十年,是身心最难控制的时期,也是最活跃的时期,而我们的妙莲法师,他却能在一个面积不过几坪的小木楼里,悠悠然、慢慢地、有条不紊地、不动声色地度过了二十年。这种策略,我想,如果三十年不出山,脚不沾慧远大师的世界,在里我常说:生活在现代的出家人,不谈成佛,不言生死,能先耐得住寂寞,吃得了苦,名利不足以动其心,权势不足以夺其志,这就很好了,规规矩矩,有始有终,随缘随力,做一些自我等的事情,这就很好了!常看到一些年轻人,欢欢喜喜,认认真真,入了佛门,披上僧袍,具足戒律,进了佛学院,循规蹈矩,如法炮制,似乎挺像那么一回事,却不知怎么搞的,过了几年,却又悄无声息地脱下袈裟,走进社会,去其醉生梦死!究其原因,不一而足,但不甘寂寞,难耐清苦,却是主要的一条。看看这种现象,想想现在的僧团,越发觉得妙莲法师二十年来的优秀品行,不仅给在家二众树立了一个好榜样,而且是所有佛教徒的莫大光荣!因此,我忘却了自己的低劣,特撰此文,以表祝贺之意。(转载自《菩提树》,1974 年 10 月,第 263 期)


参考资料
(责任编辑:admin)
热门推荐
  • 娱乐资讯
  • 社会百态